猎文网 > 都市小说 > 傻子的燃情岁月 > 159.不许骗我

姚远的东屋,现在已经让房产科给分配出去,在东西两套房子之间,垒了隔墙,院子也小了一半。

    被分配过来住的,是铸造车间一个四十多岁的翻砂工人,刚把农村媳妇的户口转成城市户口,要把老婆孩子接过来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户口关系,孩子是随着母亲的。

    像这工人这情况,他虽然是工人,城市户口,他媳妇是农民,农村户口。那么,他的孩子就都是农村户口。

    如果他媳妇是城市户口,他是农村户口,孩子则是城市户口。

    那时代,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,差距是巨大的,大家都想成为城市户口,特别是牵扯到子女。

    城市户口的子女可以就业干工啊,农村户口,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,修理一辈子地球了。

    这工人还挺能生,仨闺女一个儿子,全家就是六口人。

    为了这四个孩子,他也得设法把媳妇给变成城市户口。

    为户口问题奋斗了二十年,这期间的心酸艰苦和花的钱,咱就不多说了。

    要是这工人知道三十年之后,农村户口会比城市户口值钱的多,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后悔?

    户口问题总算解决了,现在又得面临住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姚远那个东屋,除了一间房分了里外间,就啥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困难的时候,为了吃上粮食,姚远把外面的厨房都给拆了种地了。

    这家大闺女已经上初中了,老小都上小学了。六口人有男有女,只有两个房间,这咋住呢?

    那个时代的人们,是有那时代的办法的。

    男人过来看了房子,立刻就开始筹划六口人住两间屋的方案。

    里屋当然是夫妻两口子住了。外屋可以在中间加一道隔墙,再分里外屋。外屋做客厅,夏天一家人在那里吃饭,冬天生炉子取暖。外屋夹出来的里屋,就给大闺女住。孩子大了,得有自己独立的空间。

    解决了大闺女的住处,还有俩小闺女和一个儿子呢。

    人家也有办法。不让房产科给另盖厨房了,把院子的东西两边,各垒一间小屋。东边小屋俩小闺女挤在一张床上住,西边小屋儿子住。

    这就把大家的住处都解决了。

    可住处解决了,上哪儿去烧火做饭呢?

    这个也不用愁。原来姚远的院门是在院墙东面的,分成两户,垒了隔墙以后,姚远就把原来的铁大门挪到自己那边去了,原来装大门的地方,就成了一个断墙。

    这户来住的人家,就决定把大门改在院墙中间。垒了东西的小屋之后,中间就剩一米半宽一个夹道了,人家就把生火做饭的厨房,放在了这个夹道里。

    在东西两个小屋中间夹出来的过道里,再加个屋顶,下面垒一个烧柴的炉子,就是厨房了。

    这样,推开院门就是厨房,左边是锅台用来烧火,右边走人。切菜的案板一类做饭工具,则放在锅台后面。

    过了夹道,在原来主屋与自己垒的两个小屋和夹道之间,还留了一米半宽的空地,即不妨碍主屋采光,两边房子上面下雨留下来的水,就都淌到这个空地上,然后通过埋在夹道地下面的排水沟,流到外面的过道里。

    加高两个小屋靠外面过道的围墙,在上面开两个高窗,小屋的采光也解决了。

    要不说,智慧都是逼出来的。那个时代,多少人口多的家庭,都是靠这些个绝妙利用空间的办法,把自己的所有家人,都给合理安排在公家分的,那么点空间的房子里的。

    兴许,这样的记忆,还保留在好多人的心里。

    虽然生活空间狭小,可一家人这么紧密地住在一起,又是另一种现在无法感知到的亲密,从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,以至于老了,过上了现代不错的生活,心里却依旧留恋那段燃情岁月,怀念那狭小的空间,希望能够穿越回去,重新过那温馨的日子。

    两个小屋外加屋里的隔墙,所需砖瓦檩梁,也是不少。这工人孩子多,媳妇又长期在农村务农不挣钱,花不起钱买这些材料,光有这么个计划还是不行。

    工人量好了所需房梁的尺寸和数量,就让媳妇在农村里准备。

    那时候的农村,还没有人认真计较你去砍颗树来用。因为那树都是公家的,或者说是无主的,没有属于私人的。

    于是,媳妇很快就在农村准备好了需要的房梁。工人就找运输队的领导,看厂里有谁出车路过他农村的家,顺便把他的房梁给捎回来。

    那时候,大家都困难,就更容易互相理解。这种事情太多了,运输队都是无条件地给办。

    这似乎就是一种规矩,不管认识不认识,运输队也只能无条件来办。如果你不办,你连这点人情味儿都没有,会被所有矿机工人唾弃的。

    房梁有了,砖怎么解决呢?

    工人下了班,从厂里推个独轮小推车出来,满世界地推着转悠。

    哪里有拆屋的,哪里有掉的碎砖块,工人就都捡了来,放到推车里,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攒需要的砖块。

    功夫不负有心人啊,早晚有一天,工人会把需要的砖块攒齐的。

    这个工程,唯一需要花钱的,就是小屋房顶的瓦了。

    买不起好瓦,就买砖瓦厂里有缝和变形的残次瓦。这种瓦是非常便宜的,那时候一分钱一片,两间小屋的用瓦,加起来花不了五块钱。

    买好了瓦,还是要求厂里出车,给拉回来,厂里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帮忙。

    终于凑齐材料,要开工了,当然请不起建筑队,还是工人铸造车间的工友,特别是一个工作小组的,既是工友,也是朋友。

    礼拜天的时候,就来几个工友,跳水的,和泥的,当瓦工的,开始干起来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不管认识不认识,四邻八舍只要在家的,就都会过来帮忙。姚远也为这个,和抗抗都不去自己的公司,留在家里帮着工人盖房子。

    姚远力气大,就负责和泥,抗抗则负责给过来干活的每一位师傅递烟倒水。

    虽然和这工人过去不认识,但住成邻居了,就像一家人。

    都在一个工厂,就算互相不认识,大家也会有共同都认识的人,话就会越说越近。

    中午吃饭,是下不起馆子的。工人的媳妇就利用姜姨家里的锅灶,给大家做饭吃。

    姜姨也跟着忙里忙外,搭进不少东西去。

    姜姨现在有钱了,搭进点东西去根本不会在乎。

    就算在那艰苦的岁月里,姜姨没钱,她该搭进去的东西,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。

    这就是那个燃情岁月里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。那才是真正的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呢!

    中午只能简单吃点饭,然后大家吃了接着再干活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工人媳妇就在姜姨帮助下,炒几个小菜,借姜姨家的饭桌,在东边空屋里摆上,大家在一起喝酒。

    喝酒当然是为了酬谢所有参加干活的人们,工友还有四邻八舍主动过来帮忙的。

    大家都是工人,说话未免粗俗,尤其是喝了酒以后,更是五吹六拉,着调的话不多。

    按理说,姚远骨子里是纯粹的文化人和干部,和这些人不会有共同语言。可是,他就喜欢这个气氛,喜欢这种亲情。因为大家骨子里,都没有坏心眼儿,都不会互相算计,都在把自己的激情拿出来,都在为了别人好。

    不管谈论的是什么,这种燃情岁月里的场面,都让姚远深深迷恋,以至于像缺酒一般,和大家喝个酩汀大醉,让下班回来的美美,沉着脸好一通数落,大家这才散了。

    美美是厂里的中层干部了,而且因为她的车间全厂效益最好,而知名度远远大于了姚大傻。

    喝酒的工人们都认得她,看她沉着脸进屋,就都不敢喝了。

    美美还真就有些当官的本事,小脸一沉,竟然自有一股威严,认识不认识的,都有点怕她。

    姚远喝的确是多了,第二天醒过来,连昨天晚上自己和大家说什么了,都忘的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会不会把自己穿越的事情也说出去呀?

    但随即一想,就是他当真说了,那帮醉鬼也不会相信这种不靠谱的瞎话,而且,这瞎话还是出自一个醉汉的嘴里。

    既然这样,也就无所谓了。

    不过,工人这工程浩大,一天肯定不能干完,下礼拜还得接着开工。

    这工人捡来的,全都是砖块,一块整的都没有。而且,垒墙的粘合剂不是水泥,更不是石灰,而是山上随处都可以找到的黄泥。

    要把这些碎砖块和黄泥变成整齐的墙体,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。所以说,这工程就有些“浩大”了。

    首先,碎砖块垒墙,还得结实漂亮,就是门学问,估计现在的泥瓦匠师傅都够呛能干得了。

    得先把完整一些的砖块挑出来,用在墙外面,这样墙垒起来以后,再用掺了麻刀草的石灰膏把砖缝一抹,外面看着才整齐漂亮。

    那些残次的碎砖头,则要用在里面,到时候用掺了麦秸的黄泥抹一层墙皮,就做为小屋的墙面,再刷上石灰,就变白墙了。

    那些残次的瓦有裂缝,下雨的时候会漏雨。工人熬一锅沥青,把那些瓦纹用沥青灌死,残次瓦就和好瓦一样,不会漏雨了。

    这些活里面,最累的就是和泥了。

    黄泥得加麦秸,这是为了防止开裂和增加粘接力。

    黄泥加上麦秸,再加上水,和起来费老力了,死沉死沉,掀根本铲不动,得人光了脚进去踩,才能把泥和麦秸搅匀。

    所以,那时候工人垒墙,壮汉都得负责和泥。姚远就得负责和泥,干一天下来,比他当初在火车站干搬运都辛苦,累的跟三孙子似的,可他心里高兴,心甘情愿。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34/34748/18348020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