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文网 > 言情小说 > 活在战国:鬼谷子的局助读 > 战国时期有哪些民族?

今天的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。其实,早在战国时期,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就有很多民族,只不过在当时这些民族还没有被统一,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。

在当时,根据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性,主要被分为五大民族:中原、蛮、夷、戎以及狄。据《礼记·王制》记载:“中国戎夷,五方之民,皆有其性也,不可推移。东方曰夷,被髪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南方曰蛮,雕题交趾,有不火食者矣。西方曰戎,被髪衣皮,有不粒食者矣。北方曰狄,衣羽毛穴居,有不粒食者矣。”意思是说,中原人以及四方的少数民族,生活习性各不相同,很难互相融合。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“夷”,喜欢剃发纹身,不喜欢吃熟食。南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“蛮”,喜欢纹脸盘腿,也不喜欢吃熟食。西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“戎”,喜欢披头散发,穿貂皮大衣,不喜欢吃五谷杂粮。北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“狄”,喜欢穿羽毛做成的衣服,居住在洞穴中,也不喜欢吃五谷杂粮。

东方和南方的蛮夷之所以喜欢剃发纹身,是因为那里的天气炎热。西方和北方的夷狄之所以喜欢披头散发,是因为他们居住在严寒之地,头发具有保温的作用。而中原民族大多居住在温和之地,所以喜欢戴帽子。

为什么称四方的人为夷、蛮、戎、狄呢?因为中原人自认为是礼仪之邦,看不起少数民族,所以用他们的缺点来命名:“夷”是说东方人不懂礼仪,“蛮”是说南方人心术不正,“戎”是说西方人强悍凶恶,“狄”是说北方人粗鄙贪婪,男女淫邪,难以教化。

各个民族无论是在食物,还是服装、交通工具以及语言上都不相同。口味不同可以各吃各的,服装不同,可以各穿各的,但言语不通又该如何交流呢?

其实,早在战国之前就有了翻译官,他们精通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。这些翻译官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方法,居住在东方的被称为“寄”,居住在西方的被称为“狄鞮”,居住在南方的被称为“象”,唯独居住在北方的翻译官与现在的翻译官的名字较为接近,被称为“译”。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62/62800/31791167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